本报北京12月23日电去年6月4日,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召开的第三次会议,作出了由科技部组织实施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》的决定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,第一批进入国家重点发展规划的15项基础研究项目已经确定。为此科技部今日在科技会堂召开了该发展规划的实施会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、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出席会议并讲了话。
第一批《规划》项目的遴选工作共受理了6个领域的207项申请书。专家顾问组受科技部的委托,按照“择需、择重、择优”的原则,本着“公平、公正、公开”的精神,进行了严格的评审,最后选出首批15个项目。这15项是: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;农作物资源核心种质构建、重要新基因发掘与有效利用研究;我国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的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;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理论与高性能软件;图像、语音、自然语言理解与知识发掘;数学机械化与自动推理平台;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;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、资源效应;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;“疾病基因组学”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立;重要疾病创新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与优化;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基础性研究;稀土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;光电功能晶体的结构性能、分子设计、微结构设计和制备过程的研究;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。
为实施《规划》项目,国家财政从1998年起5年内将累计投入25亿元。同时,对项目经费的管理进行了重大改革,即推行课题制,加强预算管理,实行全成本核算,基本符合国际惯例。